首页 - 教师发展 - 教师频道 - 正文

最新新闻

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

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


一、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

按照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,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分为:

1.-般心理问题。由现实原因引起内心冲突,体验到不良情绪,如厌烦、后悔、懊丧、自责等。不间断地持续满1个月、间断地持续2个月。可以控制: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,行为不失常态;社会功能:能够维持正常生活、学习、社会交往,但效率有所下降;没有泛化: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,不波及其他。

2.严重心理问题。由比较强烈的、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, 体验着痛苦情绪。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,半年以下。不可控:多数情况下,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;单纯地依靠“自然发展”,难以解脱。社会功能:对生活、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的影响,尽量避免。出现泛化: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,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、相关联的刺激,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。

二、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

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:“高考,四分考实力,六分考心理。”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。受到学习、升学的压力、不恰当的学校教育方式、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、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学生自身方面原因的影响,高中学生表现出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:自身知识储备与家长期望的差距;在乎老师及同学的评价与认同度;短时期内自我高付出与高期待的矛盾;高自尊与自信心缺乏的矛盾;青春期情感萌动。 具体表现为:

(一)学习类问题

1.学习压力过大。在各方面的期待与压力之下,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,会造成食欲不振、失眠、记忆效果下降、思维迟缓,严重的导致精神委靡不振、神经衰弱。害怕学习失败,担心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以致随之而来的自尊的丧失。

2.考试焦虑。大部份学生都有考试焦虑情绪,只不过是严重程度不同,提及考试就紧张,考前坐立不安、心神不定,睡不好觉,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,心慌意乱,记忆卡壳等现象。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,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,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。

3.厌学。这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,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,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亦出现厌学情绪。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,感到学习没劲,丧失上进的信心,学习欲望低下,进入学习状态慢,对老师缺乏感情。

(二)人际关系类问题

1.人际关系敏感。对同学关系处理不好,过分紧张敏感,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,从而产生猜忌心理,影响同学正常交往。

2.偏执。过分固执,听不进不同的意见、观点,从而对同学疏远。

3.适应不良。看不惯当前的社会现状,不适应现有的学校生活和班集体,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教育方法,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,从而闭塞自我,产生孤独感。

4.师生关系紧张。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。小学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,而到了中学以后,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,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,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,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。还有一些学生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,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,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。

5.同学相处。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级、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,寻求同学、朋友的理解与信任。但是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,如事事处处以“我”为中心,对人苛求,好嫉妒,爱猜忌别人;拉帮结伙, 攻击他人;胆小羞怯,不善与人沟通等等。这些不当方式造成了同学关系不融洽,甚至关系紧张,于是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。

6.亲子关系。集中表现在与父母关系紧张、对父母有内疚心理、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。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,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,出现了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,父母抱怨孩子不体谅自己。

(三)情绪类困惑

1.抑郁症。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症,学生中酶抑郁症主要表现有:①情绪低沉。过度苦闷,感到前途渺茫;面对达到的目标、实现的理想,并无喜悦之情,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。②不良暗示,专往负面去猜测,经常责怪嘲笑自己,过分责怪自己,特别容易哭泣,无精打采。③要换环境。在重重压力下,经常心烦意乱,郁郁寡欢,不能安心学习,迫切要求调换班级、学校,总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,反复要求改变。④重症患者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。

2.情绪不稳定。对同学忽冷忽热,对老师家长时亲时疏,学习情绪忽高忽低,心情时好时坏,这主要是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造成的。

3.强迫症。一般表现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念头,产生重复性的动作,如:反复检查作业十多遍,生怕出错;重复想起是否关好门, 重复锁门等。出现轻微的强迫症状,这对正常的生活影响不大,但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痛苦,造成思想苦闷,情绪忧郁。

4.心理不平衡。常常对成绩好的同学不服气,过分注重自己的弱点, 产生自卑、孤独、冷漠、嫉妒、偏激、敏感、猜疑、怨恨等情绪,看不起自己,严重的甚至会做出一些意外的举动。

三、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

1.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时测验与考试

(1)平时的小测及月考都是为了适应高考,成绩的好坏都是正常的。

(2)努力做到“不以进步喜,不以退步忧”,应该从考试中收获更多积极的东西:稳定的心理状态,良好的应试能力,给自己及时定位,及时查漏补缺。成绩偶尔下降也并不是什么坏事,不理想的成绩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足,弥补缺陷,迅速提高。平时考试错的越多,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,问题被解决的就会越多,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小。因此, 应该感谢平时的每一次考试,要对平时考试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。

(3)做好考前准备工作。平时考试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及时复习, 及时巩固已有知识,因此每次都认真备考,争取每次考试都有最大的收获。

(4)严谨的学习计划。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,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,要坚信自己准备充分,充满信心地走入考场。

2.教师要经常鼓励和欣赏学生,唤起学生的自信心。有一则故事讲道:苏东坡信仰佛教,一次与方丈论经,坐于蒲团之上,相论许久。方丈说:“我在你眼里是什么?”苏东坡说:“方丈,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。”方丈微微一笑,说:施主,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。”

苏东坡满意而归,与苏小妹谈及此事。小妹说:“佛家有言,心存污秽缘恶念,你胸中有牛屎,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。”苏东坡听罢,满脸愧色。

赞美是表达对人欣赏的有效途径,渴望得到赞美是人性的深刻需要。一次真诚的赞美,能使人终生不忘;一句鼓励的赞美,能使人勇往直前就连一声诚挚的感谢也能使人如沐春风……不要吝惜赞美,一定要把赞美坚持下去。要相信,真诚的赞美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和谐之果。

教师是学生的引航人,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。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古诺特所说:“身为教师,我具有极大的力量,能够让孩子过得愉快,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。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,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;我能叫人丢脸,也能叫人开心;我能伤人,也可以救人。”

3.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、沟通,了解学生心理动向。和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:尊重学生的人格、学会宽容、选择合适的地点、把握谈话的时机、避免揭短刺激、避免不愿聆听、避免强加于人。

案例:一次考试后,一位老师找到一学生:“今天我找你来是要和你谈谈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。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,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。你说是吗?记住:下次考试要专心!好,我的话讲完了,你可以回去了!你回去要好好想想我的话!”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,而且还会起到负面的作用,要绝对避免。

另外,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交流。如写周记:让学生对一周以来班级、学校发生的事情发表评论,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困惑写出来,让周记变成师生情感交流的阵地,使老师把握学生心理动态, 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。建立自省自查制度:可以在班会中利用几分钟时间,让学生反躬自省,几天以来遇到了哪些事,自己是如何处理的, 请同学出谋划策,班主任评点谁的方法最好,谁的方法最积极有效,然后将心得记录下来用以指导以后的行为。在班级内设立悄悄话信箱:实践证明,悄悄话信箱十分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,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,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,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,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。

4.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。调查发现,25%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欢少数同学。

一位学生在周记本中写道: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,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,我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学生,我在班里似乎是不存在的。老四从来不关心我,同学们从来不理我。我感到很孤独,也很无助……有一次自习课上,我发现老师看着我向我走来,内心一阵莫名的激动。我想,这位老师一定是来关心我的,他也许会问我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?作业会不会做?可是,老师走到我的身边,平静地问了我一句话,差点把我气死——“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?”从此我恨这位老师,我决心不跟这位老师讲话。

心理学家研究表明:被人需要、被人关注是一切动物的天性,更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天性。对于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,这种“被人关注、被人需要”的愿望就更为强烈,并且因其心理的不够成熟,当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,又极易对其心理的健康发育带来伤害,程度严重者会使其心理上形成阴影甚至障碍。

5.调整心态,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。所谓师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,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。近几年来,一些中小学生因不堪忍受教师的讽刺、误解、责罚、打骂而逃学、出走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端,也说明师源性心理问题客观存在, 不容忽视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、管理过程中应少些功利之心,多些长远思量;少些浮躁之气,多些静心研究;少些说教之功,多些充分沟通;少些简单之法,多些艺术管理。

6.通过活动体验预防或消除心理问题,即创设情境,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、感受。活动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,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。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,建立团结、合作、友爱、互助的人际关系,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,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,取得成功的机会,促进身心和谐发展。

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,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,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,班主任要心中有数。

关闭

  • 云南长水实验中学
    学校地址及联系电话

  • 云南长水实验中学
    高考补习部

版权所属  云南长水实验中学   滇ICP备20000738号-3